日前,記者從市立醫院皮膚科、青醫附院皮膚科和第八人民醫院皮膚科了解到,近幾年來,島城白領得皮膚病的比例越來越高,每年以10%~20%概率遞增,代替兒童和老年人成為皮膚病的主力。究其原因,則與島城忽冷忽熱的氣溫、辦公室空氣污染及電腦輻射等有關。
近日,在市南區工作的白領李女士向記者反映,自己一夜之間小水泡長滿了全身,把她給嚇壞了。“我睡覺前還好好的,第二天起床卻發現除了臉上,手上腳上胳膊上足底全都是小水泡。”李女士說道,“之前沒有什么癥狀,就是脖子癢癢。”
去市立醫院皮膚科看了醫生后,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皮膚過敏的癥狀,主要是工作壓力大造成的。
記者見到李女士時,看到她的手正面長滿了紅色小水泡,手背也長滿了水泡,腳上和胳膊上也都是水泡。
“醫生說等我自己調理好了,水泡就會自然消失,這主要和我自身免疫力有關,斷不了根。同時這也和我們的工作壓力、辦公室環境以及電腦輻射有關系。”李女士表示。
“現在都是中央空凋,基本上裝上后就沒再清洗過,所以管道里面都是瞞蟲,吹到空氣里,當然會跑到人身上,從而導致過敏。”第八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德旭說道,“工作壓力和時間都會導致白領的免疫力急劇下降,從而對螨蟲毫無抵抗力。”
青醫附院皮膚科主任湯占麗告訴記者,白領容易得皮膚病的因素,還包括需要長期接觸書本、報紙、雜志等瞞蟲容易滋生的地方。“有些書籍、雜志堆放久了很容易就會產生瞞蟲,這時候領導讓你去翻個過期的報紙給他看看。你到舊書堆里一翻,身上就沾上了瞞蟲,皮膚一敏感立馬就過敏長疙瘩了。”湯醫生說道。